外省动态

有了“前仓后库” 新疆美味直送长三角

  • 时间:2025-10-17

  • 浏览:117

  • 来源:中华合作时报

  • 作者:

  • 字号:
  • 打印

  • 分享:

天山南麓的秋风里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玉露香梨刚从枝头摘下,就被迅速送入沙雅县供销合作社的智能化冷链仓。不久后,这些清甜的梨果,便会以最新鲜的状态端上长三角市民的餐桌。这趟跨越千里的“新鲜旅程”源自沙雅县供销合作社打造的“前仓后库”冷链物流体系,借助这一体系,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蓝宝石葡萄、冰糖心苹果、牛羊肉等地方优质特色产品,真正驶入了出疆销售的“快车道”。


破解“出疆难”

从“损耗高”到“鲜行千里”

沙雅县地处塔里木盆地北部、渭干河绿洲平原南端,北依天山,南邻大漠,常年日照充足,孕育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。但过去,当地薄弱的冷链基础设施却成了农产品走出去的“拦路虎”:玉露香梨采摘后若不能及时保鲜,运输途中会产生极高的损耗率;牛羊肉经长途运输后,口感和市场价格会大打折扣。



为破解这一困境,沙雅县供销合作社将冷链物流建设作为突破口,从产地源头到销售终端进行系统布局。在产地端,沙雅县社先是投资建成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、仓储容量1200吨的现代化冷库基地,其智能温控系统能精准匹配香梨、葡萄、牛羊肉等不同农产品的保鲜需求;2025年,沙雅县社又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对冷库进行提质改造,新增高标准周转库与分拣包装车间,形成“冷库+周转库+分拣”一体化体系,大幅提升了仓储周转效率与农产品附加值。


“以前分拣全靠人工手挑,现在有了自动化分拣车间,还能按大小、品相分级包装,效率和品质都上去了。”沙雅镇供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红涛对此深有体会。


在销售端,沙雅县供销合作社主动“牵手”东部市场。2023年,县社与浙江桐乡市供销合作社合作设立的“新疆沙雅农产品前置仓”正式启用,2100平方米的仓库可存储1100吨农产品。这座深入华东市场的“桥头堡”,让沙雅县农特产实现了“就地冷藏、就近发货”,物流时间也从过去的数天压缩至24小时内,不仅降低了损耗与流通成本、提升了消费者体验,更显著增强了沙雅农产品在东部市场的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。


全链联动

小农户稳稳嵌入大市场

“前仓后库”的冷链网不仅解决了农产品“保鲜难”,更搭建起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。沙雅县供销合作社构建了“农户+农民专业合作社+公司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组织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浙江嘉兴企业签订长期销售协议,将分散的种植户纳入产业化链条,让小生产跟上大市场的节奏。


沙雅镇新村村民阿迪力就是直接受益者之一。他在沙雅县供销合作社对接的香梨种植基地务工,每天能挣150元。“离家就10分钟路,既能照顾老人孩子,收入还稳定,比以前打零工踏实多了。”阿迪力说。



与此同时,沙雅县供销合作社还同步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:线下,在新疆内外布局销售档口与专柜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;线上,联合邮政、顺丰推行“统仓共配”模式——既整合零散货源以争取优惠物流价格,还积极开展直播带货。2025年9月,在浙江省嘉兴市举办的“嘉”遇沙雅“兴”联丝路产业推介会上,沙雅玉露香梨、蓝宝石葡萄等30多种农特产品,通过专场直播间展示吸引超380万人次观看。


数据直观见证成效:目前沙雅县域农产品综合流通成本下降18%,外销量同比增长25%,“建一个冷库、兴一项产业、富一方百姓”的目标正逐步实现。如今,沙雅县的冷链物流体系已实效初显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“新引擎”。


谈及未来,沙雅县供销合作社已有清晰规划:将继续推动冷链体系向数字化、智慧化升级,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库存、运输、销售等环节的实时对接与智能匹配;同时计划在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扩大前置仓布局,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出疆通道。


“依托‘十城百店・浙疆有礼’工程,我们要让更多沙雅农特优产品高效‘鲜行天下’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‘供销动能’。”沙雅县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丁宏江说。